期末線上模擬2

期末線上模擬2

10th Grade

25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SFJH_11302_H_8_T2

SFJH_11302_H_8_T2

8th Grade - University

22 Qs

111-1歷史小考1

111-1歷史小考1

10th Grade

20 Qs

2122_S2_CHIST_EXAM_revision_quiz

2122_S2_CHIST_EXAM_revision_quiz

10th Grade

20 Qs

B2CH4-1(龍騰題庫)

B2CH4-1(龍騰題庫)

10th Grade

20 Qs

B2CH3-2

B2CH3-2

10th Grade

20 Qs

第008次測試試題  苦難之路─澳門苦力貿易+《小城的時光之旅》第五篇

第008次測試試題 苦難之路─澳門苦力貿易+《小城的時光之旅》第五篇

9th - 12th Grade

20 Qs

0623期考模擬1

0623期考模擬1

10th Grade

22 Qs

0519期考模擬1

0519期考模擬1

10th Grade

21 Qs

期末線上模擬2

期末線上模擬2

Assessment

Quiz

History

10th Grade

Medium

Created by

楊惠如 楊惠如

Used 2+ times

FREE Resource

25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4 pts

一位西方學者在19世紀中葉時指出:「在這個國家(中國),緩緩地但不斷增加的□□,早已使它的社會條件成為這個民族大多數人的沉重枷鎖。」這位學者所提到的□□最有可能指什麼?

沉重的力役

腐敗的官僚

落後的科技

過剩的人口

Answer explanation

19世紀中葉時,中國人口已超過三億,人口過剩使得社會條件變得更惡劣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4 pts

一位英國商人五年前來到中國廣州經商,與中國人民發生衝突,立刻被當地官署糾正處罰。五年後,這位商人再度來到中國廣州經商,又與中國人民發生衝突,結果當地官署卻無法處罰他。請問這位英國商人大概是在何時來到中國?

1840年鴉片戰爭前後

1860年英法聯軍前後

1895年甲午戰爭前後

1900年八國聯軍前後

Answer explanation

由題目可知是「領事裁判權」的問題,所以是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造成的轉變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4 pts

與洪秀全齊名的太平天國首領楊秀清,出身廣西,世代以燒炭種山為業,父母去世後,離家流浪,與人結夥護送洋貨,交結不少兩廣江湖豪客。後來因失業回到家鄉,仍作燒炭工人。楊秀清此時的「失業」,與某一城市的開港有關。這一城市應是:

廣州

上海

天津

南京

Answer explanation

101指考
楊秀清(西元1823~1856)的成長背景,剛好受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口通商之影響,從此外國貨物傾銷中國,不需再靠走私,且廣州也失去過去獨占貿易的地位。五口中以上海貿易量最大,影響最深,福州及廣州貿易量較小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4 pts

清代某座都市中設有一處各國僑民摻雜其間的特區,且外國人擁有這類特區的行政、立法、警務、司法等權力。各國可在此特區內駐兵,並設置直轄的武裝警察機構,享有自治權。請問這是哪座都市?

1820年代的廣州

1830年代的南京

1840年代的上海

1850年代的北京

Answer explanation

1840年代中期起,上海取代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中心,西方列強紛紛在此劃定租界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4 pts

有政治人物大力呼籲提倡:中國的失敗並非是因為將士無能,而是因為裝備不善,中國如果要抵禦外侮,就必須採納西方的火器和軍隊訓練方式。但同時有人反對,認為中國的富強應該倚靠道德規範而非外在的器具。請問上述情景最可能發生於下列何時?

自強運動

戊戌變法

新政

立憲運動

Answer explanation

自強運動期間強調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利,但亦有人反對這樣的改革方式。不過,在甲午戰敗之後,基本上已鮮少有人會反對軍事改革了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4 pts

清代末年,中國人開始與西方工業文明接觸,如李鴻章已深感「洋機器於耕、織、印刷、陶埴諸器,皆能製造,有裨民生日用。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之勞費。」於是主張「設機器局自為製造,輪船、鐵路自為轉運」以便「為內地開拓生計。」但當時朝野人士,鑒於時局的嚴峻,亦贊成利用機器,但多主張以製造何者為先?

輪船、鐵路

鐵路、織機

織機、槍礟

槍礟、輪船

Answer explanation

【102指考題】
題幹所述應為清末自強運動時期,此一時期主要的想法為「師夷之長技以治夷」,認為西方勝過中國的只有船堅炮利,因此洋務運動的重點在製造槍砲、輪船,以趕上西方的武力水平。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45 sec • 4 pts

一位住在上海的西方傳教士寫信給教廷,報告在華工作內容。他提到:最近中國與日本發生衝突,戰事發生之前,上海的外文報紙都認為中國一定能夠打敗日本,沒想到日軍卻打了勝仗。這場戰爭是:

甲午戰爭

瀋陽事變

淞滬之役

七七事變

Answer explanation

甲午戰爭前,中國的北洋艦隊已頗具規模,英國觀察員認為中國海軍的實力不容小覷。陸軍方面,中國的常備軍人數也多於日本。當時國際輿論大多認為日本的軍事實力不如中國,但戰爭結果大出各國意料之外。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