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逐客書〉測驗

〈諫逐客書〉測驗

9th - 12th Grade

7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第三课  劝学

第三课 劝学

10th - 12th Grade

10 Qs

女神國民中學國文A到手衝刺PART2

女神國民中學國文A到手衝刺PART2

9th Grade

12 Qs

114翰林國中國文_9上L02詞選

114翰林國中國文_9上L02詞選

9th Grade

12 Qs

114翰林國中國文_9上L0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14翰林國中國文_9上L0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9th Grade

10 Qs

DSE六國論練習

DSE六國論練習

10th - 12th Grade

10 Qs

諫逐客書01

諫逐客書01

11th Grade

10 Qs

《六國論》

《六國論》

12th Grade

11 Qs

《燭之武退秦師》課文內容理解

《燭之武退秦師》課文內容理解

9th Grade

10 Qs

〈諫逐客書〉測驗

〈諫逐客書〉測驗

Assessment

Quiz

World Languages

9th - 12th Grade

Easy

Created by

秉宬 何

Used 1+ times

FREE Resource

7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 mins • 1 pt

下列各組文句「」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目共有幾項:(甲)「弱」國入朝/天下非小「弱」也 (乙)罰加乎「姦」令/「姦」臣猶有所譎其辭 (丙)「食」以草具/「食」之,比門下之魚客 (丁)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戊)「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百姓樂用,諸侯親「服」 (己)彈箏搏「髀」/「髀」肉復生 (庚)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辛)「裨」補闕漏/「裨」海 (壬)「適」觀而已矣/削足「適」履(癸)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窈」而深,廓其有容。

六項

五項

四項

三項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面對滔滔亂世,先秦諸子各有不同的主張和做法。下列有關儒、道、墨、法四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儒家提倡「仁政禮治」是對「人性本善」的肯定,與孟子荀子對人性的看法一致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是對「積極救世」的顛覆

墨家呼籲「兼愛、非攻」, 是對「庶民階級」的關懷,墨翟絕口不談現實功利

法家採用「嚴刑峻法」,是對「富國強兵」的追求,李斯偕其同窗韓非竭力幫助秦王建立功業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下列〈諫逐客書〉的文句詮釋,說明正確的是:

「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六國結束合作關係,爭相與秦結盟,這個情形一直延續到現在

「夫擊甕叩击,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秦國傳統的音樂相當質樸,並不精緻

「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鬼神肯降福於五帝三王,是因為他們用人不分東西南北、本國外國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齋盜糧者也」因為將兵器借助敵寇,把糧食送給盜賊,所以天下之士對於進入秦國感到疑懼

4.

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

30 sec • 1 pt

請問目前大家多以為〈諫逐客書〉的作者是:

5.

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

30 sec • 1 pt

承上題,司馬遷撰著《史記》時,將其與何人合撰於一篇:

6.

OPEN ENDED QUESTION

15 mins • 1 pt

請在閱讀下方三段文字後,簡述你對「國際人才流動」的看法:

甲、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李斯〈諫逐客書〉)

乙、本國人才受到他國提供的優渥薪資或居留條件所吸引,為他國效力,造成本國人才外流嚴重。

丙、輸入人才有助提升國家競爭力,但也會剝奪本國人才就業機會、瓜分社會資源、衍生文化衝擊。

Evaluate responses using AI:

OFF

7.

OPEN ENDED QUESTION

15 mins • 1 pt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以各國之好,試圖說服秦王將包含自己在內的客親悉數留下,然而在面對韓非時,卻並不是這麼想。請就〈諫逐客書〉中李斯的看法,結合下文,比較李斯於兩文當中的矛盾之處,並從其文品延展到人品,評述李斯這個人物:

韓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秦王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悅之,未信用。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史記.韓非列傳》)

Evaluate responses using AI: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