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9 W4《两个朋友》&《项链》

G9 W4《两个朋友》&《项链》

9th Grade

7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五年级华语(语法)

五年级华语(语法)

1st - 10th Grade

10 Qs

HSK2第二课-Bab2

HSK2第二课-Bab2

1st Grade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0 Qs

AuT轻松九刻&世界知识小竞答

AuT轻松九刻&世界知识小竞答

1st Grade - University

10 Qs

假结婚 Lesson 1 (A1)

假结婚 Lesson 1 (A1)

7th Grade - University

7 Qs

《道德经二则》

《道德经二则》

1st - 12th Grade

10 Qs

有些人

有些人

8th - 10th Grade

10 Qs

week3

week3

4th - 12th Grade

12 Qs

G10-Ph4-U1-01-低头族-Vocab.Quiz

G10-Ph4-U1-01-低头族-Vocab.Quiz

9th - 10th Grade

10 Qs

G9 W4《两个朋友》&《项链》

G9 W4《两个朋友》&《项链》

Assessment

Quiz

World Languages

9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Scarlett Peng

Used 1+ times

FREE Resource

7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1 min • 6 pts

《项链》开头前两段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

叙述和议论

描写和抒情

议论和抒情

叙述和描写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6 pts

根据《项链》第6段中这句话,哪一个推断是最合理的?“她有一位有钱的女友,是她在修女寄宿学校读书时的同窗。她再也不愿意去看人家了,因为每次回来,心里都痛苦万分。”

很有可能玛蒂尔德的女朋友现在已经落魄了,过得并不好,因此让她感到痛苦伤心。

很有可能玛蒂尔德看到女朋友奢华的生活,对比自己的穷酸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因此十分痛苦。

很有可能玛蒂尔德现在的女朋友过得并不好,而自己又无力帮助朋友,因此让她感到十分痛苦。

很有可能玛蒂尔德看到女朋友生活奢华,却不肯帮助自己,心里愤愤不平,因此感到痛苦伤心。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6 pts

《项链》中对玛蒂尔德情绪变化的分析,下面哪一个最贴切?

收到请柬后,玛蒂尔德的情绪经历了平静、生气、恼怒到忍耐克制的变化。

收到请柬后,玛蒂尔德的情绪经历了激动、伤心、平静到发愁的变化。

借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情绪经历了心烦意乱、犹豫不决到狂喜的变化。

借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情绪经历了迟疑不决、小心翼翼到激动的变化。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6 pts

《项链》从哪些方面塑造了玛蒂尔德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的拜金形象。

作者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塑造了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温柔娇媚的少妇形象。

作者通过晚会上男宾们的反应,间接塑造了玛蒂尔德光彩夺目、美丽优雅的人物形象。

作者通过玛蒂尔德挑选项链时的细节描写,塑造了她品位高、欣赏美的高贵形象。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6 pts

《项链》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作者将玛蒂尔德的寒酸生活和她朋友的奢华生活相对比,展示了玛蒂尔德的简单朴素,也揭露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象征;作者用“项链”代表玛蒂尔德无尽的虚荣心,她因为戴上项链而在舞会中成为焦点,也象征人们以貌取人的肤浅。

对比;作者将玛蒂尔德的梦想和她的现实生活作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灵,揭示出了玛蒂尔德的爱慕虚荣。

象征;作者用“请柬”象征通往上流社会的入场券,玛蒂尔德虽然得到了请柬,却只能通过借项链来结交权贵,有力地讽刺了她的虚伪。

6.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2 mins • 6 pts

下面对《两个朋友》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这篇小说通过写两个法国平民相约钓鱼、一同钓鱼、钓鱼被杀的故事,对无辜平民表达了深刻的同情,深刻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小说中的莫里索先生和索瓦日先生因为痛恨战争,痛恨敌人,毅然选择到敌占区去钓鱼,有宣誓抗敌的意味,表现了法国民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小说中三次提到瓦莱里昂山的炮声,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推动了情节发展,也起到烘托人物震惊心理,暗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作用。

小说的两个主人公“吓得面无血色,两只手紧张得微微颤抖”,说明他们确实不知道口令,不然也不会酿成惨死的悲剧。

这篇小说并没有写交战双方的正面交火,而是通过钟表匠和服饰用品店老板无辜被杀的惨剧,表达了反战主题。

7.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1 min • 6 pts

《两个朋友》中的两位主人公是普通公民,但面对死亡威胁,却能始终坚贞不屈,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说出口令,以下有关他们这样做推测合理的选项是?(多选题) 

二人钓鱼时的欢乐、幸福,体现了他们对和平生活的无限热爱,说明为了生活的和平他们甘愿献出生命。

他们对战争的议论,如“相互厮杀”、“愚蠢”等,表明他们对战争极其厌恶,这种反战情绪说明他们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

二人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使得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具有合理性。

二人在被俘时的惊慌失措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恐惧,这也符合平民的心理,使故事更加真实、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