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測驗-教心-發展、認知、道德

讀書會測驗-教心-發展、認知、道德

University

44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Ôn tập msutong 1 quyển 1

Ôn tập msutong 1 quyển 1

University

41 Qs

約翰福音16~21章

約翰福音16~21章

University

40 Qs

HSK5 - Bài 8

HSK5 - Bài 8

University

44 Qs

中一_木蘭辭

中一_木蘭辭

KG - University

40 Qs

飲食 料品 1.3 部

飲食 料品 1.3 部

University

40 Qs

20溝通 21動機 22壓力因應

20溝通 21動機 22壓力因應

University

45 Qs

วัดความรู้ HSK3  PART 阅 读 和 书写

วัดความรู้ HSK3 PART 阅 读 和 书写

9th Grade - University

40 Qs

สอบเก็บคะแนน

สอบเก็บคะแนน

University

44 Qs

讀書會測驗-教心-發展、認知、道德

讀書會測驗-教心-發展、認知、道德

Assessment

Quiz

Other

University

Easy

Created by

柳 霽芳

Used 1+ times

FREE Resource

44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Vygotsky 指出,「內化」是指將社會情境中所理解與觀察到的知識融入個人認知結構而能 為己用的歷程。請以此觀點分析下列四種情境,何者不屬於 Vygotsky 所指之「內化」?
(A) 學生在旁觀察他人遊戲而得知如何進行此種遊戲的比賽
學生看到高年級學長下課時於走廊上的互動情形而學習到人際交往
學生藉由觀看電視棒球賽的轉播而了解棒球比賽的規則
學生經由觀察實驗操作等替代性學習而擴大了其認知基模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小明看到水電工踩在高蹬上修電燈,又看到媽媽踏在高腳椅上擦抽油煙機,現在他想要拿 放在書架較高層板處的故事書時,搬了小木箱到書架附近,踩在箱子上而順利拿到了自己 想要的書。小明以上的動作,可解釋為是觀察楷模人物的行為後所進行的下列哪一類型模 仿?
綜合模仿(synthesized modeling)
直接模仿(direct modeling)
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
抽象模仿(abstract modeling)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布魯納(J. S. Bruner)認為人類的認知表徵是隨著年齡的發展而不同的。當學生在圖書館 會利用索書號找到要借閱的書籍,這表示他已經能夠運用下列何種認知表徵來獲取知識?
動作表徵(enactive representation)
影像表徵(iconic representation)
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
抽象表徵(abstract representation)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小孩子第一次看到鵝,以為就是比較大的鴨子,後來才發現兩者雖然形體上有點像,但也 能慢慢學會分辨鵝與鴨的不同。根據皮亞傑的觀點,這樣改變其認知架構以處理新事物和 新情境的過程,稱為
順應(adaptation)
同化(assimilation)
調適(accommodation)
適應(adjustment)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教師利用心智圖教導學生記憶與理解知識,這是應用何種學派的理論?
工具制約理論
古典制約理論
認知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強調教師在自然情境中,依個別學生語言能力,提供學生在其近側發展區域內(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適當 的語言支持,協助學生較複雜的口語能力,是屬於哪種語言教學模式?
自然情境語言教學
共同活動教學法
鷹架式語言教學
歸納教學法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武立(案主)的學習有落後的現象,老師想要善用維果斯基(Vygotsky)的理論給予學習上的協助,讓他可以超越原 來的成就水準。以下何者不是依據該理論所建構的學習輔導模式?
安排案主輔導其他程度更為落後的同學,讓他透過「教而學」
利用分組活動的機會,讓案主與同學進行人際對話
在案主的座位周遭安排更有能力的同儕
在教師教學之後,鼓勵孩子「自言自語」,思考所習得的知識,將學習「內化」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