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會考自然

110會考自然

9th Grade

31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生物的運輸作用PART2

生物的運輸作用PART2

7th - 9th Grade

33 Qs

國九生物第一次段考

國九生物第一次段考

9th Grade

33 Qs

國九複習單元1~3(3)

國九複習單元1~3(3)

9th Grade

30 Qs

官文长的考试

官文长的考试

1st Grade - University

26 Qs

七下遺傳

七下遺傳

7th - 9th Grade

33 Qs

110會考自然

110會考自然

Assessment

Quiz

Biology

9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葉東茂 葉東茂

Used 5+ times

FREE Resource

31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Media Image

()阿梅整理的甲、乙二項使用上皿天平時的注意事項及其對應原因,關於其對應原因是否合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兩者皆合理

兩者皆不合理

甲合理,乙不合理

甲不合理,乙合理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測量物品前先歸零可降低因測量儀器(天平)所產生的誤差,進而影響測量時的準確度;乙.用砝碼夾拿取砝碼可避免手上的汗液或髒汙接觸砝碼而導致生鏽,兩者皆合理,故選(A)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小茹統計某漁港每日的潮汐水位高度資料,她發現此漁港最高的滿潮水位高於平均海平面高度2公尺,而最低的乾潮水位低於平均海平面高度2公尺。根據小茹的統計資料,此漁港的潮差高度不可能為下列何者?

2公尺

3公尺

4公尺

5公尺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 潮差為滿潮與乾潮的水位差,故此漁港的最大潮差為2(2)4(公尺),故不可能為(D)5公尺。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Media Image

某次 地區發生地震,新竹嘉義各自收到地震警報,其內容與收到訊息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為震央。下列何者最有可能是圖中XY的數值?

X為3.2,Y為4

X為4.5,Y為2

X為6.2,Y為2

X為4,Y為3.2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 地震規模可表示地震時震源所釋放出的能量多寡,不會因測站所在位置而不同,故X=6.2,選(C)。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阿華分別進入甲和乙兩種環境,在甲環境中肌肉出現顫抖的現象,而在乙環境中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血液量增加。若僅以調節體溫恆定的正常反應判斷,則下列有關甲、乙環境溫度及阿華體溫的比較,何者可能成立?

甲環境溫度>乙環境溫度>體溫

甲環境溫度>體溫>乙環境溫度

乙環境溫度>甲環境溫度>體溫

乙環境溫度>體溫>甲環境溫度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 在甲環境中,肌肉出現顫抖的現象是為了產生熱量,此時體溫>甲環境溫度;在乙環境中,皮膚表面的血管擴張、血液量增加,是為了加速體內熱量的散失,此時體溫<乙環境溫度,因此溫度比較為:乙環境溫度>體溫>甲環境溫度。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死海是位於以色列約旦邊界的湖泊,因湖水的蒸發量大於由河水和降雨的補充量,所以死海的鹽分濃度逐漸升高。目前每公升湖水含有340公克的鹽,約為一般海水的10倍,且每公升湖水重達1.24公斤,因此人可以浮在死海的水面上。為解決湖水日益乾涸的問題,周邊國家正積極研擬搶救……。依據上述資訊,可以計算得知目前死海的下列何項資訊?

湖水的總質量

每年的水分蒸發量

含有鹽分的總質量

鹽分的重量百分濃度

Answer explanation

Media Image

詳解 鹽分的重量百分濃度=×100%=×100%,故選(D)。(A)(B)(C)題目未提供。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小雨想替盛開的百合花進行人工授粉,則他需將百合花的花粉沾至下列哪一構造?

花藥

花絲

柱頭

子房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 (A)(B)為雄蕊的構造;(C)(D)為雌蕊的構造。花粉應沾至雌蕊的柱頭上,才能完成授粉,故選(C)。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Media Image

小蘭看到一則網路新聞說「將銀幣放入牛奶中,可以抑制細菌生長!」她針對此新聞設計下列實驗。先將甲、乙和丙三個相同的燒杯和銀幣都消毒殺菌後,再將鮮奶開封立刻檢測細菌數,結果為「未檢測出」,接著在各燒杯中倒入鮮奶,並以保鮮膜密封,實驗條件與實驗結果如表()所示:僅依據上述實驗內容與結果,下列說明何者合理?

實驗結果支持銀幣能夠抑制細菌生長的說法

抑制細菌生長的效果,放冰箱冷藏比放銀幣好

室溫下放置3小時的牛奶,每杯牛奶細菌數達5.1×104CFU

若將銀幣改成金幣進行相同的實驗,推測其檢測結果也是「未檢測出」

教材對應 康版第1冊 科學方法

Answer explanation

詳解 (A)甲、乙可為對照組,操縱變因為「是否放入銀幣」,結果顯示甲組有檢測出細菌生長,而乙組未檢測出細菌,故支持銀幣能夠抑制細菌生長的說法;(B)此實驗設計無法比較;(C)甲、乙兩組皆置於室溫下3小時,但乙組並未檢測出細菌;(D)此實驗設計為銀幣,故無法推測將銀幣改成金幣是否能抑制細菌生長。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