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 課堂問答1

蜜蜂 課堂問答1

8th Grade

15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大家一起來認識秀拉

大家一起來認識秀拉

4th Grade - University

10 Qs

五年级华文巨石载船成语

五年级华文巨石载船成语

1st - 12th Grade

13 Qs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6th - 8th Grade

20 Qs

水墨的特徵

水墨的特徵

1st - 12th Grade

13 Qs

中音直笛01

中音直笛01

7th - 9th Grade

16 Qs

芭蕾現代舞知多少

芭蕾現代舞知多少

7th - 9th Grade

12 Qs

Chinese culture fun quiz - Abridge Academy

Chinese culture fun quiz - Abridge Academy

KG - University

20 Qs

西洋美術史(一)

西洋美術史(一)

5th - 9th Grade

10 Qs

蜜蜂 課堂問答1

蜜蜂 課堂問答1

Assessment

Quiz

Arts

8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Amanda H

Used 3+ times

FREE Resource

15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

45 sec • 1 pt

Media Image

作者說「人們對於蜜蜂🐝的讚美👍,尤其充滿哲理的情趣」;

根據課文,人們對於蜜蜂有哪 些讚美?

一共2⃣️個,請在文章中找到。

第一段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人們對於蜜蜂的讚美,尤其是充滿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上、藝術史上,許許多多 人都歌頌過蜜蜂。這不僅僅是因為蜜蜂能夠釀蜜,而且也由於,蜜蜂釀蜜的方法,給人以 重要的啟示。牠能夠博採,又能夠提煉,終於,黃澄澄、香噴噴的蜜糖給釀造出來了。牠 的釀蜜可以說是一種卓越的創造。

2.

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

45 sec • 1 pt

Media Image

根據第三段,請用一個詞語形容蜜蜂。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30 sec • 1 pt

第三段用了什麼說明手法

比喻說明

定義說明

分類說明

數據說明

4.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30 sec • 1 pt

用統計數據來說明事道理有什麼好處(多選)

能顯示出事情的客觀、準確

令文章有強的說服力

能夠放大事實

令讀者感覺身臨其境

5.

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

30 sec • 1 pt

Media Image

根據課文內容,說明以下求知方式的特點:

(1) 螞蟻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

請從下文中找出答案:十六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講了一個譬喻讚美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 的求知識方式稱做螞蟻的方式;把主觀地隨意創造體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 的哲學家,則是像蜜蜂一樣。牠們從花園和田野裏面的花朵採集材料,但是用牠自己的一 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幾百年的時間像流水一樣過去了,培根許許多多的話題 已經為人們所遺忘,但是他那句「知識就是力量」的警語,和這個有趣的譬喻卻一直在各 地廣泛流傳。

6.

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

30 sec • 1 pt

Media Image

2 根據課文內容,說明以下求知方式的特點:

(2) 蜘蛛的方式:_____________

請從下文中找出答案:十六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講了一個譬喻讚美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 的求知識方式稱做螞蟻的方式;把主觀地隨意創造體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 的哲學家,則是像蜜蜂一樣。牠們從花園和田野裏面的花朵採集材料,但是用牠自己的一 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幾百年的時間像流水一樣過去了,培根許許多多的話題 已經為人們所遺忘,但是他那句「知識就是力量」的警語,和這個有趣的譬喻卻一直在各 地廣泛流傳。

7.

FILL IN THE BLANK QUESTION

45 sec • 1 pt

Media Image

2 根據課文內容,說明以下求知方式的特點:

(3) 蜜蜂的方式:

請從下文中找出答案:十六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講了一個譬喻讚美過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 的求知識方式稱做螞蟻的方式;把主觀地隨意創造體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 的哲學家,則是像蜜蜂一樣。牠們從花園和田野裏面的花朵採集材料,但是用牠自己的一 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幾百年的時間像流水一樣過去了,培根許許多多的話題 已經為人們所遺忘,但是他那句「知識就是力量」的警語,和這個有趣的譬喻卻一直在各 地廣泛流傳。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