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會考國文科模擬試題

111年會考國文科模擬試題

7th - 9th Grade

51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HK-reading-C

HK-reading-C

6th - 8th Grade

50 Qs

CAL Grade7 方位和学校设施

CAL Grade7 方位和学校设施

6th - 8th Grade

56 Qs

Japanese vocabulary N4-N5

Japanese vocabulary N4-N5

KG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50 Qs

G7-CAL方位词

G7-CAL方位词

7th Grade

52 Qs

漢字の読み 中1光村 単元1

漢字の読み 中1光村 単元1

6th - 8th Grade

53 Qs

1-2 自保持電路設計 P154-169

1-2 自保持電路設計 P154-169

9th Grade

52 Qs

111年會考國文科模擬試題

111年會考國文科模擬試題

Assessment

Quiz

Education

7th - 9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李杰潣 李杰潣

Used 11+ times

FREE Resource

AI

Enhance your content

Add similar questions
Adjust reading levels
Convert to real-world scenario
Translate activity
More...

51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形體寬厚如原野/紋路曲折如河流/風致一方石膏模型的地圖/你就是第一個/告訴我什麼是沉思的肉。:這首詩所描述的是什麼?(素養題)

(A) 手掌

(B) 下巴

(C) 肩膀

(D) 魚尾紋

2.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你在這世界上是獨一無二,你以前是什麼樣的人,是上帝送給你的禮物;你以後是什麼樣的人,卻是你送給上帝的禮物。:下列何者解讀較貼切以上意旨?(素養題)

(A) 人一生的努力,終歸化為烏有

(B) 相信上帝,才能肯定自己

(C) 過去雖無法改變,但可以創造未來

(D) 計較使人忘了進步,進步需有人提攜

3.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會有等量的美的感受。」這番話的道理與下列何者相同?(精熟題)

(A) 鍾鼎山林,各有所好

(B)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何為君子,君子不器

(D)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4.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這些無名義工們是有資格被稱之為『人物』的一群。」句中「物」字意思與下列何者相同?(精熟題)

(A) 「物」色人選

(B) 天生萬「物」

(C) 待人接「物」

(D) 言之有「物」

5.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因果句,下列何者也具有這種關係?(素養題)

(A)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B)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C)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D)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人生,峰迴路轉有時如童話般充滿無法預期的驚喜,沉靜下來,卻又感覺人生如早就寫好的寓言,每一步都自有其事先蘊含的玄機與智性。我們,只不過暫時被放到人間來,積極一點,人生順境就會多一點,消極一點,人生逆境很快就隨之而來,這是一條大體上說得通的規律,但如果真的遇上亂石崩雲,千萬不要去怨懟上天沒有眷顧努力而安分的自己,上天本來就沒有責任去照顧每一個人的,正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活著的時候留下更多的善緣,讓生者能看待你的一生,一如看待一則瑰麗的故事,而不是在你死後,如卸下一塊心中惡石,肩上重擔。:本文中的「童話」與「寓言」,可以比擬成生活中的什麼境遇?(素養題)

(A) 驚喜、規律

(B) 純真、理智

(C) 快樂、悲傷

(D) 順境、逆境

7.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

1 min • 1 pt

詩可敘事、抒情,亦可說理,說理的詩含有裡趣。下列何者無此特色?(精熟題)

(A)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B)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D)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Google

Continue with Google

Email

Continue with Email

Classlink

Continue with Classlink

Clever

Continue with Clever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Microsoft

Apple

Apple

Others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