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學測練習

109學測練習

12th Grade

36 Qs

quiz-placeholder

Similar activities

總複習 台灣史 第二單元

總複習 台灣史 第二單元

12th Grade

40 Qs

7.德意日之侵略事件與二次世界大戰

7.德意日之侵略事件與二次世界大戰

10th - 12th Grade

36 Qs

1121003  九年級上學期歷史第一章複習

1121003 九年級上學期歷史第一章複習

9th - 12th Grade

31 Qs

中三統測溫習

中三統測溫習

9th - 12th Grade

41 Qs

正東gogo1204

正東gogo1204

9th Grade - University

34 Qs

歷史001

歷史001

10th - 12th Grade

40 Qs

中二級家長日特約中國歷史上考問答

中二級家長日特約中國歷史上考問答

12th Grade

35 Qs

1121003   九年級歷史第二章 練習

1121003 九年級歷史第二章 練習

9th - 12th Grade

35 Qs

109學測練習

109學測練習

Assessment

Quiz

History

12th Grade

Hard

Created by

Tr. Liu劉文正

Used 2+ times

FREE Resource

36 questions

Show all answers

1.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1 min • 1 pt

Media Image

圖1是某文化圈具代表性的裝飾花紋。該文明因不允許偶像崇拜,是以在藝術表現上不見神像或聖像,而是以花草、文字,以及幾何圖形的重覆運用構成畫面。此種藝術手法常見於其宗教建築或宮殿的牆面。文中所指的最可能是下列哪個宗教的文化圈? 

(A)印度教 

(B)希臘正教 

(C)伊斯蘭教 

(D)羅馬公教

2.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1 min • 1 pt

漢代墓葬出土的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中,以「孔子見老子」作為畫像說明文字者,數量多達七十餘件。畫像主題描繪孔子向老子行禮,請教禮儀。這類畫像最可能反映出漢代的哪種思想脈絡或背景? 

(A)崇尚黃老 

(B)獨尊儒術 

(C)儒道同源 

(D)五德終始

3.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1 min • 1 pt

學者研究,西非某地普遍流行的蠟染花布與印尼傳統的蠟染花布圖案相似,應當源自印尼。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該地的居民為印尼移民後裔,傳承原有文化 

(B)十六世紀起,英人便掠捕印尼居民販至該地 

(C)荷蘭曾在該地設有貿易據點,輸入印尼土布 

(D)十九世紀時,英商將花布輸往兩地造成流行

4.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1 min • 1 pt

唐宋以後,南海貿易不再只是奇珍異寶的輸入,更有中國的茶葉、瓷器等商品輸出。這個變動除了反映中國生產與經濟的發展之外,也與南海形勢的「重大變化」有關。導致這個「重大變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南洋諸國開始盛行佛教 

(B)印度人大量移民東南亞 

(C)南洋諸國航海技術進步 

(D)阿拉伯勢力進入東南亞

5.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1 min • 1 pt

某地的警察組成有歐籍、印度籍、華籍,以及特別從山東威海衛招募來的人員,分別以ABCD編號。其中印度籍警察包著頭巾,華籍警察戴著三角形竹帽,穿綠色制服。當地孩童以「ABCD,大頭綠衣,追賊不到,吹嗶嗶!」來形容警察。這些孩童最可能是: 

(A)在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時的華人小孩 

(B)在德國轄下膠州灣生活的華人小孩 

(C)在雅加達經商貿易的華僑家庭小孩 

(D)在舊金山建造鐵路的華工家庭小孩

6.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45 sec • 1 pt

學者評論戰後臺灣三七五減租,認為:推動減租並非只是時任臺灣省主席陳誠施政理念的落實。由於三七五減租是在中美聯合機構—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的協助下展開,所以它也可視為是美國在東亞,從日本、韓國到菲律賓,推動的一連串土地改革之一環。亦即,土地改革是特定條件下推動的政策,其政治性超越經濟性。就此評論來看,這位學者所強調的三七五減租之目的最可能是: 

(A)防堵共產勢力擴張 

(B)創造土地最大效益 

(C)改善臺灣產業結構 

(D)避免資本主義盛行

7.

MULTIPLE SELECT QUESTION

45 sec • 1 pt

中共建國後,為貫徹共產主義的理想,在1950年代後期開始推動「集體化」運動,即打破小農經濟的格局,取消土地私有制,在農村推動集體農場制度,並開始將農村編組成人民公社。但這些政策並無法解決農村問題,甚至弊多於利,演變成空前的災難,農村因飢饉而引發大量人口死亡。下列哪項原因和中國這項集體化運動的失敗最有關係? 

(A)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農民被動員上戰場 

(B)取消土地私有制,使農民失去生產意願 

(C)集體農場精耕細作,傳統農民無法適應 

(D)推行上山下鄉運動,導致農村人力不足

Create a free account and access millions of resources

Create resources
Host any resource
Get auto-graded reports
or continue with
Microsoft
Apple
Others
By signing up,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Privacy Policy
Already have an account?